疫情下网上开展综合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探索—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“专业综合实践”课程为例
发布人:朱江  发布时间:2020-07-03   浏览次数:11

 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,本学期所有课程都调整为线上教学,这是对全院师生员工的一场严峻挑战。而如何在线上进行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学,更是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。本学期光电与能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“专业综合实践”课程,该课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学过的电路与系统理论、传感器技术、单片微机技术等,完成信息获取、传输、处理,从而完成控制等任务。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一件作品,包括从作品设计、焊接、安装和调试以及成品展示。同时撰写设计报告,通过现场答辩和作品演示进行考核评价。

  教师精心备课,明确实施细则。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大,班级学生人数多,安排2名指导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教学工作。开课前,2名教师多次讨论,充分准备,制定了切实可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表,明确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细则。

  改革教学方法,分组分工,交流协作。课程采用“指导—调研—自学—辅导”式教学方法。首先,学生分组选题。由教师给出若干课题,提出基本要求,学生根据个人兴趣,自由组合进行选题。每个组一般由3~4名学生组成。其次,学生调研定方案。通过对几种方案的可实施性、难易程度、制作成本、验证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,最终选定合适的制作方案。第三,学生分工实践。在组长的带领下,负责硬件的同学设计硬件原理图,负责焊接的同学调研所需电子元器件并通过网络购买,负责软件同学检索支撑软件,并设计完成相应的软件,负责写设计报告的同学则准备起草设计报告。虽然同学们分散在各自家中,但他们都能通过网络及时沟通交流,工作进展井然有序。在此期间,指导老师通过QQ、微信以及其他线上平台及时答疑,推进教学。第四,组长每周进度汇报。课程采用每周进度汇报的形式展开,由组长将周进度做成PPT进行汇报,同时提出在完成课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案,并给出下一周的进度任务。

  线上答辩,作品演示。课程结束时,各小组进行课题答辩,并在现场进行作品演示,提交设计报告。令人可喜的是各设计小组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各自的作品,,设计报告基本合乎规范。图示的是在答辩现场展示的若干作品。

 

交通信号灯 

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 

温控小风扇 

电子计价秤

  课程考核,合理评价。本课程的成绩由如下几部分组成,平时成绩(含每周工作汇报)15%,答辩和作品现场展示35%,设计报告30%,课题的难易程度10%,出勤10%。

  “专业综合实践”课程的开设,有效地巩固学生前期所学课程的知识,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产品手册、系统软硬件设计以及调试的能力,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,不仅符合我院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,还符合用人单位对该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要求,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奠定基础。

(教务处、光电与能源工程系)